百度 原标题:延安公务人员诚信记录将作为考核、晋升重要依据新华网西安3月23日电(孙霄雨)为加快推进政府守信践诺机制建设,提升各级政府诚信行政水平和公务人员诚信履职意识,充分发挥政府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的示范引领作用,陕西省延安市出台《延安市加强政务诚信建设实施方案》(以下简称《方案》)。

2025年行过半程,经济发展成色几何?

增速是一个重要指标。

合肥新站高新区,上半年GDP同比增长7.7%,数字间是不寻常的坚守与突破,于变局中勾勒出一条稳健向上、进中提质的增长曲线。

有“形”的数字,见证着发展之势。新站高新区,为什么行,凭什么能?

新站高新区芯视界产业园(合肥新站高新区供图)

产业之基

占地1040亩,接近故宫大小;建筑面积134万平方米,相当于5个鸟巢体育馆体量;钢铁用量21万吨,比肩30个埃菲尔铁塔……魏武路上,总投资550亿元的合肥国显8.6代线项目建设正酣。

合肥国显8.6代线项目(央广网发合肥新站高新区供图)

作为全省近三年最大的单体投资项目,一天也不耽误、一刻也不松劲,从春寒料峭到盛夏时节,近万名工人见证了“超级工程”的拔节生长。

安徽首条高世代AMOLED产线项目设计产能每月3.2万片玻璃基板,可生产更大尺寸的AMOLED面板,涵盖平板、笔电、车载、显示器等多尺寸应用领域。

可卷可折可曲的柔性屏,就像经济指标般充满韧性,具有更高的柔韧性和可塑性。

新站高新区坚持“产业立区、项目为王”,把“我有什么”“我要什么”谋实做实,做强链主企业、做深产业配套、做实应用场景,新型显示、集成电路主导产业持续发力,新能源、新材料、智能制造等产业加速壮大,焕发勃勃生机。

在新站,看战新。

从万物皆屏到屏联万物,新站“显示”无处不在,京东方、维信诺、视涯科技、康宁等头部企业在此聚集,各类面板年出货量约占全国的七分之一,企业数量占合肥市的三分之二以上,产值超800亿元,形成了国内面板产能最大、产业链最完善、技术水平最先进的产业集群。

不只是显示产业“一枝独秀”。

全区集成电路产业总投资近千亿元,汇聚上下游企业近50家,晶合集成成为国内第三大、全球前十的晶圆代工厂,打造了全省产业链上下游环节最齐全的集成电路产业园区。

产业,就像经济的“脊梁”,一旦挺起来,发展的“腰杆子”就能硬起来。一张协同高效、梯次清晰的现代产业图谱正日益清晰,精心打造的产业集群和重点产业链已显现强大协同效应,化为经济抗压的韧性。

2024年,新站高新区GDP增长7.6%,分别高出全国、全省、全市增速2.6、1.8、1.1个百分点。

拉长时间来看,经济发展呈现出进击的良好态势,新站高新区切实扛起了“挑大梁”的责任担当。

项目之力

3月底,总投资约45亿元的新美材料·新站光学功能膜项目开工建设。

这些有技术、有壁垒、有利润的更核心的产业配套,将加快弥补国内显示产业的偏光片上游关键原材料短板。

正如欧阳钟灿院士所言,新美项目落地将改变供应链格局和核心材料来源,与本地区新型显示产业项目形成产业协同效应,实现关键材料“中国制造”!

6月,合肥井松机器人有限公司智能物流装备生产线一期项目开工,达产后可实现年产10000台套智能物流装备的生产规模,年产值16亿元。

作为新站“有根企业”,新产线项目的发起方井松智能十余载扎根于此,稳扎稳打成长为国家级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,并在科创板上市。

与新站同行就是与机遇同行,投资新站就是投资未来。

上半年,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9.1%,高于全市平均水平6个百分点,连续18个月保持18%以上增长。

新站高新区产业生态科技大会(合肥新站高新区供图)

这种活跃的发展态势,又得益于什么?

靠项目。背后也是“企业敢干”与“政府敢为”的同频共振。

通过建立“缺口账、增长账、支撑账”三账监测体系,构建重点项目从“谋划—熟化—实施—竣工”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,全力以赴“大抓项目、抓大项目、抓高质量项目”,推动存量企业增资扩产,数智赋能提质增效。

上半年,纳入省级开工动员的重点项目14个,开工率100%,各项指标均位居开发区前列,市级重点项目新开工项目41个、竣工项目24个,区级累计新开工项目58个,竣工投产项目36个,均超目标任务,为经济稳增长提供坚实支撑。

曲线不仅有增速的“向上”,更有质量的“向优”。2024年,全区规上工业亩均税收实现74.6万元/亩,位列全市第二,规上工业亩均营收实现1070万元/亩,经济发展方式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型加速转型。

创新之源

近期,合肥欣奕华首台MicroLED激光巨量转移设备,正式下线交付客户。

此次交付的MicroLED激光巨量转移设备,采用了多项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,具备多项行业领先优势,进一步提升了设备稳定性和生产效率。

产业创新与科技创新的持续驱动,积极构建“示范场景+产业链协同”推进机制,是创新成果实现0到1、1到N的最大底气。

历经多年积淀和发展,新站高新区集聚了一批高质量、高成长性企业,“首台、首套、首个”创新成果竞相涌现,以新站高新区为主体申报的合肥新一代信息技术集群,成功入选2025年度安徽省先进制造业集群。

加快实施场景机会与能力“两个清单”动态管理,今年累计征集有效场景机会清单16项、在建场景项目7个、遴选场景创新示范案例14个,场景应用创新工作考核在全市持续领跑。

比举措更实用的,是产业平台、结构和质量的蝶变。

按照“产业规划+空间载体+要素保障”的全链条布局,芯视界产业园一期、数字科技产业园建成运营,高端制造产业园、高端光学膜生产基地等园区即将交付,近百万平方米的产业园区加速推进中,推动“园区产业化、产业园区化”融合发展,构建起现代化产业体系。

一个个场景、一项项案例、一组组数据,透射着经济“稳”的基础更加扎实、“进”的势头持续巩固、“新”的动能不断累积。

环境之优

今年4月,新站高新区经营主体突破10万家大关。

从2021年6.1万户到如今的10万户,短短4年实现64%的爆发式增长,日均新增超80户,增速稳居全市第一,市场主体活力迸发。

数据背后的增长力,源于近悦远来的发展环境。

新站高新区强化链式发展,实现规上企业包保服务全覆盖,“点单”式服务、“吹哨”式响应,推出“政策发言人”、涉企行政检查“白名单”(柔性执法)等创新制度,设立入园审批、“益企资讯”、政策发布等为企服务工具包,已审批入园申请54件,发布部门资讯154条、各类申报政策63条,推动为企服务从“能办”向“好办、易办、快办”转变,营造一流营商环境,赢得政企连心,凝聚起发展的最大向心力。

截至目前,全区月度新增“五上”企业37家,同比增长47%;新增创新型中小企业72家,同比增长60%,新增数及增速均位列全市第二。

深入开展“访企入村”专题行动,推深做实“五上”、腰部企业等企业梯度培育工程;发挥专精特新赋能中心作用,制定“一企一策”个性化清单和“一行一策”共性化方案;鼓励亿元、十亿元临界企业,探索向高价值链、高附加值产品转型的路径……存量企业蕴含增量空间。把现有企业服务好,也是最好的营商环境,越是深耕当地的企业,越要做好“浇水施肥”。

面对错综复杂的环境,把握好“稳”与“进”“谋”与“干”“安全”与“发展”的辩证关系至关重要。新站高新区正以最大诚意、最高效率、最优服务,全面加强签约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,强化要素保障,紧密跟踪项目开工建设、主体竣工、投产达效等关键节点,全力全速推动项目落地建设、投产见效。

城市之变

“有解思维”是一种高效破解发展难题的工作方法,把该办的事办好、把难办的事办成,让有解更“优解”。

经营城市,并不是以产业经济建设为初衷的开发区所长,要让一个片区、一座新城,实现从无到有、顺畅运行,需要强大的执行力和突破力。

近十年,新站高新区人口增速稳居全市第一,是全市净流入人口最多、增速最快的区域。

干好开发区工作,特别需要情怀和担当。

过去,区内交错的铁路线,割裂了新站高新区与主城区的空间联系,也拉远了与城区的心理距离。

如今,新站高新区形成“三横三纵”快速路网和“七横七纵”主干路网,畅通二环、文忠路高架、包公大道高架路桥相通,轨道交通3号线、4号线及1号线延长线穿区而过,成为合肥地铁覆盖密度最大的城区之一。

城因路变,业由路兴,车轮飞驰,昔日堵点变亮点,印证“新站不远,新站很新”。

新站交通路网连线成片(合肥新站高新区供图)

一个城市的品质,往往决定着这座城市未来的发展潜力和竞争力。

开在产业园里的国企幼儿园,青年朋友纵享夜校松弛感,特色街区烟火气足,老年食堂暖心更暖胃,新站演唱会精彩不断,一泓碧水展新颜,蓝天白云晒幸福,幸福生活可感可及。

唯有常来,切身体验,在打破固有认知基础上,才知城市之变背后艰辛与努力。

投资于人,服务于民生。

在新站,幸福不只是“畅其行”,也可以是“有优教”,南门小学、四十二中少荃湖分校,和平小学磨店分校今秋迎新,一六八中学北校区开工,合肥七中学府校区项目落地。幸福可以是“有所医”,全国首个国家级消化系统疾病区域医疗中心落地,省针灸医院新院区,市属口腔、骨科等专科医院开诊在即。幸福也是“有宜居”,少荃湖城市副中心全面起势,商业地块和星级酒店正在稳步推进中,一批既利当下民生、更谋长远发展的公服配套项目加速从纸上到地上,让居民幸福感“原地升级”。

南门小学少荃湖分校(合肥新站高新区供图)

新站为什么能?

经济的“稳”,源于多年积累的产业底气与精准有效的招引发力。

发展的“进”,将依靠新动能的持续壮大与城市能级的稳步提升。

发展如征途,每一项任务的完成,不是喊喊口号就能轻松实现,每迈一步,每进一步,都要付出百倍的辛苦和努力。

新站的发展,需要更多的实招、实干,还要更多的加油、鼓劲。

新一轮发展提升其时已至、其势已成、其兴可待,站在经济一线、产业一线、发展一线的新站高新区,拿出人一之我十之,人十之我百之的干劲和韧劲,以“归零心态”不断奋进,扎扎实实解决一个个问题、办成一件件事情,以高质量项目建设赋能高质量发展,奋力打造合肥东部崛起战略引擎!(何新宣)

编辑:张琳琳
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“央广网”客户端。欢迎提供新闻线索,24小时报料热线400-800-0088;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“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”线上投诉。版权声明: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,未经授权不得转载。转载请联系:cnrbanquan@cnr.cn,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。
长按二维码
关注精彩内容